探寻 | 努力传承徽商优秀文化遗产
时间:2020-01-06 来源: 作者:
康健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全国出现了地域性的十大商帮。徽商的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从业人员之众,为其他商帮所不及。明清徽商称雄中国商界数百年不是偶然的,强烈的契约精神、浓郁的诚信观念、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品牌意识等优秀商业文化是促使徽商长期繁荣发展的奥秘。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传承徽商的优秀文化遗产。
强烈的契约精神是徽商兴旺发达的前提条件
明清时期的徽州是个典型的契约社会,无事不契是徽州社会普遍的现象。遗存下来的数十万件徽州文书即为明证。这些徽州文书时限从南宋到民国,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强烈的契约意识。出身于这中社会氛围中的徽商,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契约理念。明清时期的徽商之所以能称雄中国商界数百年,与徽商群体具有较强的契约精神密切相关。
合伙经营是徽商重要的经营方式,合伙双方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订立合伙合同,并在合同中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规定。如清代光绪年间,徽商程振之等五人合伙经营粮食贸易时就在合同中明议定,每人出每股出资英洋200元,不仅对合伙人的出资和盈亏等都做出了规定,还对不履行义务的人做出取消合伙资格的规定,并要求其赔偿损失。
明清时期商业竞争十分激烈,徽商也常根据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时签订新的合同文书,变更经营内容,为日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提供法律上的证据。康熙六十一年(1722 ),汪全五与其族兄汪乾初在巢县十字街口合伙开设德胜字号杂货布店,约定各自出资240两。因汪全五的本银是从邀会所得,在经营一段时间后,他唯恐生意赚不了利钱,提出撤股。但当时生意刚起步,为了留住全五的240两本银,双方协商后,决定将原先的合伙经营变更为承揽经营,重新订立承揽合约。这样一来生意则完全由汪乾初管理,自负盈亏,而汪全五只出本银,在合同中以七年为期,坐收红利,不承担经济风险。

图一(崇祯十年祁门郑氏木商经营合同(作者拍摄于徽州文化博物馆))
徽商不仅在商业合同的订立和经营过程中重视合同文约的作用,即使合伙人去世后,徽商也依然重视商业合同的法律效力,严格按照商业合同进行经营。清代婺源商人江恭埙与德清陈万年合伙经商,立有合同文书。后来陈万年在杭州病逝,当时他的儿子才四岁,家中的生活难以为继。在得知这种情况后,江恭埙拿着历年合伙经商的账簿,到万年家,将万年应得的本钱和利息1800两交给其家人,万年家人要出金感谢,江恭埙予以谢绝。江恭埙这一举动既显示出其注重商业道德,诚恳对待商业合伙人,更集中体现出徽商重视商业合同法律效益的一面。

图二徽商合伙经营文书(作者收藏)
浓郁的诚信观念为徽商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形象
商业形象直接关系商业兴衰,徽商在商业经营过程十分讲求诚信。徽商浓郁的诚信观念与徽州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传统的儒家伦理对徽商产生深远影响。在经营过程中,徽商以儒家伦理为指导思想,形成了以诚待人,以义为利,义中取利的经营理念,全面展现了儒商的气质。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盛极一时,富可敌国,主要靠经营钱庄、药铺、丝绸和军火生意起家。胡雪岩创办庆余堂之时,认为药品关乎百姓性命,必须货真价实,不可欺诈。因此,在药材的选取方面提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这就确保了药品的质量。他在庆余堂厅内挂出两个匾额,一块上写戒欺二字,表示要诚信经商;另一块上写真不二价字样。

图三胡庆余堂中的戒欺匾(采自网络)
这些都集中体现出胡雪岩注重商业道德,重视产品质量的高贵品质。在经营中,他还经常实行优惠政策,廉价出售药品。由于胡雪岩生产的中药货真价实,质量上佳,所以在民众具有很高的声誉,生意日趋兴盛,创造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佳话。

图四胡庆余堂(采自网络)
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是徽商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使商业发展长久不衰的重要法宝。明清徽商成称雄中国商界数百年,靠的就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徽州胡开文墨业长期兴盛就是最佳注脚。乾隆年间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天注晚年创立了分家不分店,分店不起桌,起桌要更名的制度,不仅避免了分家析产造成家族商业的衰落,而且避免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

图五绩溪县上庄村胡开文故居(作者拍摄)
分家不分店,就是说休宁县城胡开文老店和屯溪镇胡开文分店分别由二房和七房执业,永远不变。家中产业和资本除留一部分用于养老和酬劳之外,全部按八股均分,这样家虽然是分了,但墨店却未分,仍是单传执业。
分店不起桌,是指屯溪镇胡开文分店不准起桌制墨,只销售老店制作的墨。这是胡天注生前规定的,此后胡氏家族每次都分家时都在合同中重申此条,要求后世遵守。
起桌要更名也是胡天注规定的。胡天注生怕有不孝子顺,不守规矩,私自制墨,事先立下规定,若要起桌自制,必须用胡开运招牌,不得用胡开文字样。其子胡余德后在分家书中重申父命。因为胡开文已是金字招牌,若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将使得商业信誉毁于一旦。传到第四代胡贞观时,子孙繁衍增多,矛盾日益尖锐,纷纷要求起桌自制。胡贞观在不违背遵祖训的前提下,采取变通的手段,要求子弟在胡开文之后加某记二字,以示与原字号的区别。正是在这样的规定下,各房很快就开设众多分店,如胡开文源记、胡开文亨记、胡开文利记、胡开文贞记,以胡开文源记发展最快,年产墨品五千斤左右。
胡开文墨业在贯彻这样的经商原则的前提下,精益求进,讲求质量,恪守契约精神,从而创造了中国墨业的奇迹。一是靠重视质量,恪守契约精神,二是顺势而为的制度创新,开拓发展。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制造出不同品种的墨。胡开文墨店有墨品66种,誉满天下,远销日本、东南亚。其地球墨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获得金奖。

图六地球墨(采自网络)
良好的品牌意识是徽商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重视品牌效益是徽商发家致富并保持长期繁盛的不二法门。在商业经营中,徽商发现他人假冒品牌,正当权益受损时,往往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黟县张小泉剪刀的发展充分展现出徽商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识。
张小泉剪刀由黟县张思家创始于明末崇祯年间。张思家年轻时在芜湖学过精致剪刀手艺,后来以此为基础,回到老家黟县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因用料讲究,技艺高超,追求创新,形式多样,因而赢得了市场,销量很广。
张小泉子承父业,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生意更加兴隆。但却有唯利是图的商人假冒张大隆品牌,质量十分低劣,严重影响了张小泉的声誉。面对困境的张小泉果断放弃原先的牌子,以自己的名字张小泉作为新的品牌,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生意十分红火。
在利益的趋势下,假冒张小泉剪刀品牌的现象还是不断发生。光绪十六年(1890 ),张小泉后人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终于借助法律武器,向钱塘县衙告状,请求官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剪刀。该县令在了解实际情况后,颁发告示,严禁冒用张小泉品牌,勒石刻碑,碑文上写永禁冒用四个大字,并将碑立于张小泉剪刀铺前。张小泉品牌得到了有效保护,此后发展更加顺利,规模不断扩大,并走出国门,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西湖博览会等国际赛会上获得殊荣,为中国争得荣誉,成为国粹。

图七张小泉剪刀店(采自网络)
利用商标进行宣传也是徽商品牌意识的重要表现。祁门红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归结于徽商在重视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茶叶商标的作用,注重利用商标进行广告宣传,形成品牌效益。
祁门西乡历口镇是祁红的主要产区之一,当时历口茶商许仲臣在同春祥商标上左边打出:本号开设祁山历口,选办名岩、白毫、乌龙,不惜工资,讲求制造,色香味无美弗臻,欧米(美)洲有目共赏,诚恐鱼目混珠,有损名誉,特立双凤朝阳为记,惠顾诸君,尽盍鉴别焉。历口同春祥主人谨识。右边是英文标语,便于外国商人和顾客阅读。同春祥茶号打出双凤朝阳的图案的商标,就是要防止他人假冒其品牌,影响其声誉,通过商标来宣传其茶叶优质品质,达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从同春祥茶号商标内容中可以看出,徽商十分重视品牌效益,重视广告宣传。

图八祁门县历口镇同春祥红茶商标(作者收藏)
明清徽商的契约精神、创新理念、诚信观念、品牌意识等优秀商业文化遗产,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景下的商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弘扬徽商优秀商业文化是经济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文章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中关村岳西筑梦小镇又一产业园项目启动
- 下一篇: 合肥泉州商会一行赴灵芝健康小镇参观考察